1. 戒色慎独吧首页
  2. 以孝养德

孝顺父母,彻底改命——你为什么生活不顺、所求不遂?

文昌帝君说:

儿女骂气你,你心里都觉得高兴;父母气恼你,你心反而不甘愿。一个喜欢,一个是不甘愿,对儿女和对父母怎么差别这么大呢?我劝大家以后父母生气时,把父母当做儿女看待。

儿女说千句话,你都听不厌;父母一开口,你就说闲事多管。这不是父母要管闲事,而是牵挂着,就算白了头也想着孩子。我劝大家以后敬奉老人言,不要教儿女也和自己争长短。

儿女的屎粪赃东西,你心里一点不讨厌忌讳。父母老了流鼻涕口水,你反而憎恶嫌弃。你的身躯从哪里来?父母生就的。我劝大家好好侍奉年迈父母,他们年轻力壮时为你把筋骨都劳蔽了。

你早上去市场买饼又买糕。很少听到你买来给父母吃,都是喂儿女的。父母还没吃,儿女先吃饱了。儿女的心没有父母的心好。我劝大家多出饼糕钱,供奉时日不多的白发父母。

市场上卖药的,只有养儿女的,哪有养父母的。为什么这样差别看待呢?儿女也病,父母也病。割你自己的大腿,还是你父母的肉,我劝大家好好护持父母性命身躯。

富贵养父母本来很容易,但父母常常却得不到安置。家境贫穷养孩子艰难,但是却不会让儿女受饥寒。你为儿女终不如为父母。我劝大家养父母如养儿女,凡事别借口说家境不好。

父母就两个人,常和兄弟争,说兄弟应该孝顺父母,兄弟都没有孝顺父母。养孩子十多个,你都亲自养。儿女的饱暖你经常问,父母的饥寒你不放在心上。我劝大家养父母要竭力,当初父母的衣食都被给你用了。

父母有十分的慈爱你,你不念父母恩。儿女有一分孝顺,你就到处宣扬他的名声。你待父母暗,待儿女明,谁知道你父母养你的心呢?我劝大家不要以为儿女就会孝顺你,你看看你待你父母的样子就知道了。

遇到一个人说他父母的行为如何如何不对,让他如何气恼无奈。

有个大德师父告诉他这样一段话——

“有的孩子经常跟爹娘生气,这是很不对的。爹娘只要生下了我们,剩下的都是我们欠爹娘的,再没有爹娘欠我们的这种说法。所以千万不要学了两天佛,就把家里两尊真正的大佛给得罪了,这是学佛的得不偿失。”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3951241/

为什么呢——

爹娘给的这个人身,人身再差,也可以成佛,人身再差,也是无数千千万万亿众生百千万劫得不到的。佛经上,连佛陀受不起的供养,父母都能受。

所以佛说他每天割肉供养父母,割多少亿年也报答不了父母一天的恩德。

而爱惹父母生气,自己生活最多不遂,工作、学习、姻缘、办事、健康等等方面的困难最大。

父母是自己的场根,根不“舒服”,自己哪方面都不会顺遂。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

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

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

一般人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

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伦常大道第一伦就是「父子有亲」。父子关系是不是某一个人规定的?不是,它是天然的秩序。孩子出生的时候,有没有人规定作为父亲要对孩子很慈爱?为人父者看到刚刚出生的孩子,很自然地对孩子就是无限地慈爱与关怀。有没有一个父亲看到孩子刚生下来,心里就想着,这个儿子以后要给我买大房子、给我买大车子?没有,都只想着如何让这个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这是为人父母很自然就会生起的一种关怀跟慈爱。

孩子从小对父母也是非常依恋,对父母那种爱是天性。我们回想一下,很多一、两岁的孩子,父母亲处罚他的时候,愈打他,他愈往父母的怀里钻,你打得愈用力,他抱得愈紧,他那种对父母的依恋也是天性。所以父慈子孝,父子之间,母子之间的亲情是自然的。

我们来看一看,现在父子有没有亲?为什么自然的亲爱会变成彼此冲突?我们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

(一)父慈

如何慈爱孩子?

这很重要,假如慈爱用错了方法,可能我们觉得是为孩子好,但是教出来却不是我们想像中的样子,所以要学为人父、学为人母。《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育孩子的方法错了,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过失。

为人父母知不知道什么是教育?很多家长好像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们为人父母每天在孩子这一亩心田里,到底种下了什么种子?是好的还是不好的种子?不论是好种、还是坏种,它都会发芽结果。

现在很多家长脸上都写着哀怨、忧愁。常有家长对我说:「我儿子自私、脾气大、贪心、懒惰……」一直抱怨下去差不多要讲五分钟。当他讲完孩子的问题之后,我接着反问道:「孩子现在很自私是结果,原因出在哪?孩子现在脾气很大是结果,原因出在哪?」他瞠目结舌,答不出来。然后又问他:「孩子没有礼貌是结果,原因出在哪?孩子不孝、懒惰是结果,原因出在哪?」知道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如果不找孩子错误思想观念的根源,每天只是看那个不好的结果,无非是在那里干着急、干烦恼而已。所以一定要把种下去的错误种子拿掉,然后种下正确的种子,再过个两、三年,对的种子就发芽、结果了。所以教育孩子急不来,要先用理智把原因找出来。

一个孩子很自私的时候,他处处会无礼、傲慢、懒惰、不孝。他念念都想自己,怎么会念及父母!所以根源还是教育孩子要替父母着想、替他人着想。我们回忆一下,孩子跟爷爷、奶奶、父母一起吃饭,请问做妈妈的第一口菜夹起来先给谁吃?「小明,妈妈特别替你炒的这盘菜,赶快多吃一点。」爷爷、奶奶都很疼孙子,也不甘示弱地说:「乖孙子,这两盘菜也很好吃。」孩子的菜被添得满满的。所有的家人都争着为孩子服务。在家中谁最大?孩子最大。小皇帝产生了。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从小,家人就百般满足他的各种要求,一旦不顺他的意,孩子就会发脾气。所以现在孩子普遍脾气都很大。

而这第一口菜如果是父母充满爱敬地夹给爷爷、奶奶吃,孩子看到了就会打从心里生欢喜,好善好德是人的天性,他自会效仿父母。记得我小时候,父母拿出水果来,都先孝敬爷爷、奶奶。所以当我们拿着食品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当长辈们接过我们递过去的食物,会非常欢喜地抚摸我们的头,我们心中也很喜悦,这个叫皆大欢喜。所以,以孝治家绝对会使家庭和睦、和乐。

教孩子从小孝顺长者,对长者有礼敬的态度,时时刻刻为长者着想,他就不会自私,也不会贪心。从这件小事我们就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大学》讲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夹菜的先后顺序做错了,为人子之道就错了,同时为人父母之道也错了,自然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无礼,更何谈建立孝道呢?关键还在父母力行孝道做给孩子看!

所以教育孩子要慎于开始,从小一定要教对的。赶快在当下种下对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好的种子,才能成就他一生正确的做人处世态度。什么才是做人处世正确的态度?假如父母都不明白,怎么能正确地引导孩子?教儿教女,先教己,一定要从父母的修身开始做起,做孩子的好榜样,身教重于言教。所以不是孩子要赶快学,而是父母要先赶快学。这就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所说的道理!

另外,「宠」也是教育孩子很大的一个忌讳。宠孩子造成的是不孝,而懂得磨炼孩子,才能历练他一生的本事。所以什么是真正的慈爱,我们要细细去思考。有时候你爱之,反而足以害之。慈爱是要有理智的。

现在许多父母包办孩子的家务事,这种「爱」会酿出很多的弊病。孩子懒惰、缺乏自立的能力,对父母的辛劳付出视为理所当然,丝毫无感恩之念。有一位老师教导学生们,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过生日不应该是想去「麦当劳」、想要一大堆礼物,而是应该想到母亲养育的辛劳,要懂得知恩报恩。所以他们班的孩子生日的时候不是去要求买礼物,而是自己主动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活。

有一个女孩生日时要炒菜给妈妈吃,但身高不够,她就自己搬来凳子站上去炒菜。拿起铲子把油倒下去,不料油溅起来,她又找了一个大手套套在手上。等把带着水的黄瓜放进油锅,油溅得更高了,她灵机一动,把爸爸的安全帽找来戴在头上,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把菜炒好了,小心地端出来给她妈妈吃。通过自己动手,她体会到妈妈的辛劳了,我相信这个孩子以后吃菜不会乱挑了。

而当一个孩子能够生起感恩的心,他才能念别人的恩,才能处处想到为别人付出,进而去回馈、关怀别人。古代圣贤教育我们「习劳者知感恩」。不仅如此,在劳动中还能锻炼孩子的处事能力,伸展筋骨,并由此养成勤劳的习惯,对于他的一生都有好处。

我有一位长辈卢叔叔,他对孩子讲:「我所有的钱都是取之于社会,往后我也要用之于社会,回馈广大的人群,用于公益的事业,所以我一分钱也不会留给你。但是只要你认真做人、努力读书,你要念多高,我都支持你。」孩子从小就觉得父母亲的心胸非常宽广无私,对父母是打从心底佩服。

他的儿子后来到美国留学,虽然卢叔叔的经济状况很不错,但他明了现在小孩从小举目看到的都是奢靡、奢华,从小都很会花钱,所以对他的孩子在经济上抓得特别紧。儿子要出国留学前,卢叔叔告诫说:「我给你的钱都算好了,假如你乱花,就要自己解决。」这叫丑话讲在前头。即使孩子电话请求多汇一点钱,父亲也不曾破例应允。儿子从小是父母带大的,知道他父亲言出必行,所以丝毫不敢造次,只有严格自律,在自立中历练自己。

当他儿子出去找工作时,应征的是董事长助理,由董事长亲自面试,跟他谈了两、三个小时。董事长拿着他提交的企划方案,不相信是他这样二十五、六岁的人可以写出来的。结果就企划方案的内容详细地询问他,经受过父亲种种磨练的他,一一对答如流,而且非常地稳重。最后董事长给他一句话:「薪水要多少,你自己开。」诸位朋友,你希不希望你的儿子以后去工作,他的老板说「薪水要多少,你自己开」?孩子的德行跟能力是培养出来的,绝不是被宠出来的。

父慈,父母对于子女要慈爱,但是绝对不能宠爱。

(二)子孝

中国有一句话叫「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孝为百善之首;第二个意思是孝开了,百善都开。诚如孔夫子所说:「夫孝,德之本也」,孝是道德的根本;「教之所由生也」,教育一定要从孝开始教。因为孩子的孝心一打开之后,他所有的德行都出来了。如果他念念想着,不能让父母丢脸,他那种自我观照、警醒的能力就上升了。当他懂得孝顺自己的父母,他也会懂得尊敬别人的父母乃至所有的人。所以孝心,对孩子影响深远。

1、孝要怎么教?

(1)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

教育当中最省力的做法是身教,即以身作则。有一位老师学习完《弟子规》之后,深刻体会到学了就应该要做到。她学了「入则孝」之后,觉得自己的孝道距离经典教诲还有差距,所以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开始力行。「五一」长假,她回到父母家里,刚好遇上她的生日。而我们常常会利用生日这个机会去教导孩子尽一份孝心。她回去之后搬了三张椅子,请外婆、爸爸、妈妈坐。然后对着父母讲:「我已经三十五岁了,三十五年来让父母操了不少心,也做错了一些事情,现在我已经学习圣贤教诲,往后我一定尽心尽力做一个孝顺的女儿。今天是我的生日,更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我要向母亲行三跪九叩礼。」说完之后就拜下去,这个第一拜拜下去,母亲眼泪就流下来;第二拜再拜下去,在旁边看者这一幕的儿子,不由自主就走到自己父亲的身边开始帮爸爸按摩。其实并没有人跟孩子讲任何一句话,而他只是看到母亲在拜自己的父母、在行孝道,那种德行的力量无形当中给他很大的震撼。他不由自主就觉得好像自己不为父母做些什么怪不对劲的,所以就去帮爸爸按摩。

后来回到自己家里,一进门,这个孩子就对着他的父母讲:「明年我生日也要拜你们两个。」可见,教育最省力的方法是以身作则。我们在家里就要先尽心尽力侍奉父母,做一个好榜样给孩子看。

现在很多父母买很贵的水果,买回家里还要偷偷摸摸藏起来,等公公、婆婆去睡觉了才拿出来悄悄说:「儿子赶快过来,这是妈妈特别帮你买的,赶快吃,不要噎着了。」儿子除了吃得很高兴以外,保证会将此法学得很彻底,长大后他买水果也只给自己的孩子吃。所以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这个「人算」就是自以为聪明,偏私偏爱,而没有循天理天道、循孝道做事,所以他的孩子也就学错了。真正当我们以身作则之后,孩子就懂得如何孝顺父母,所以教子的第一个关键是要以身作则。

(2)亲师合作

第二个教孝的方法,一定要「亲师合作」,父母亲跟老师要能密切配合。我们很多小朋友一起上课,我们常常会问他们:这个礼拜你做了什么善行、什么孝行。孩子就会说我帮妈妈洗碗、我帮妈妈端洗脚水,举了很多他们力行孝道的实例。刚好有一个孩子才两、三岁,他去上完课之后回到家里,就跑到浴室里面,他妈妈知道他一定是去找一个盆来装洗脚水,所以冲到他前面把盆藏起来。

后来我就对她说:「这样做不对,因为没有成全孩子的孝心。用孩子端的洗脚水洗脚的时候,你很欢喜,然后给他肯定、给他鼓励,他的孝心就能增长。现在不让他端给你洗,那他孝心就没法增长。」人的善心就好像小草一样,日日滋润,它就慢慢茁壮。母亲又问:「他给我弄洒了怎么办?」我说:「弄洒了更好。他弄洒之后你就跟他说:『妈妈可以感受到你对母亲的一片孝心,但是端水要有方法,今天会洒是你端盆时两手没有放平衡,所以你下次端水时应该注意……』你就可以教他,在学会做人的同时又学会做事。」很多妈妈怕孩子犯错,其实当他犯错误的时候,往往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导他做事的方法,引导他正确地做人做事。

有一个妈妈很有智慧,她的孩子端洗脚水给她洗,她都很欢喜,因为怕孩子被水烫到,她先把热水器的温度调到很低,让孩子先端了一个礼拜的冷水,等孩子端水的能力已经形成后,再慢慢把温度调回来。所以一定要配合老师的教导,成就、成全孩子的孝行。

我们要求上课时家长一起陪着孩子学,孩子坐前面,所有的家长坐最后一排,看孩子今天学什么孝行,回去有没有落实。亲师这样一配合,孩子孝行养成的速度就特别快。

还有一个家长打电话感谢老师,因为她的女儿学习《弟子规》后进步特别多。有一天这位家长太累了,躺着还没盖被子就睡着了,醒过来的时候身上已经盖好被子了,是孩子帮她盖的。走出房间又闻到面的香味,她直接就反应说:「你爸爸回来了?」结果孩子说爸爸还没回来。母亲奇怪地问:「那怎么会有面吃?」女儿说:「我做的。我常常看妈妈煮面,所以我今天也尝试做做看,尽一份孝心。」这一碗面好不好吃?好吃!这个面是孝心做出来的,一定特别好吃。

我们思考一下,这个孩子生了什么心?孝心!所以她会在点点滴滴当中,体恤父母的辛苦,进而懂得照顾父母。孝心还使孩子的观察力敏锐起来,孝心还让孩子勇于尝试、在做事中慢慢训练自己。懂得细心观察、关怀别人,尝试做事的品质,对人一生是非常重要的,而形成这些品质的根源就在孝心。

所以老师教孝,家长一定要密切配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品德好的孩子学习一定好,而且这个学习绝对不是父母拿着鞭子在旁边鞭策,都是自己很主动地学习。有一个老师他们班本来是全校倒数第一,教《弟子规》一个多学期后,他们班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校长非常惊讶。所以我们要有这个信心,品德的根本就在孝道,一定要跟老师配合好,教孩子力行孝道。

(3)夫妻配合

第三个夫妻要配合教。很多家长说,老师还没教孝怎么办?不要等了!要从家庭、从自己开始。夫妻之间能相互配合,孩子也容易增长孝心。比方说先生就对孩子说:「儿子,你可以不用孝顺我,但是你不能不孝顺你母亲。」讲话的时候要很中肯,假如当父亲的人讲到眼泪都掉下来,那儿子也会听得很感动。你要告诉孩子:「母亲怀孕早期连饭都吃不下去,怀孕后期负担很重,每天无怨无悔,还去上班……生产的时候有多么辛苦,生下来之后更要点点滴滴照顾你。一次你生病,母亲几乎两、三天都没睡觉……」把这些生活的实例告诉孩子。你一提醒他,他那种知恩的心就提起了,知恩就能报恩,所以孩子就很能领受母亲的恩德。太太也要告诉孩子:「你不能不孝顺爸爸。」要把父亲对孩子付出的点点滴滴告诉他,让他能够领受父亲的恩德。所以夫妇搭配也是很重要。

现在很多的妈妈不只没有把先生的一些恩德告诉孩子,还在孩子的面前数落丈夫。这么一来,孩子对父亲就很难再生起恭敬心。一个先生、一个为人父者,连孩子都瞧不起他,他很容易自甘堕落:「连儿子都瞧不起我了,好,我就坏给你们看。」所以当母亲的、当太太的要谨慎,言语要特别谨慎。而当太太的能够不把先生的过失彰显出来,反而夸赞先生的一些优点,常常提起先生对孩子的照顾。如此,先生一听会感动,他在孩子面前有尊严,而这一份尊严会推动他人生尽心尽力去向好的方向努力。万万不能把他最后的尊严都断掉,也毁了孩子对父亲的孝心。

2、养父母之身、心、志、慧

我们为人子女只要能够善于体会父母的辛劳、父母对我们的关怀,我们对父母那份恭敬、那份孝心,就很容易能够生得起来。我记得我大姐出嫁的时候,我的姐夫带着姐姐,要向我的父母行三跪九叩礼。当他们双膝跪下去的时候,我父亲眼泪马上就蹦出来了。而父亲当下的那种内心感受,瞬间就跑到我的脑海里面来:总算把女儿抚养长大,总算帮她找了一个安心的归宿。他内心才有些许的安慰,眼泪就随之掉出来。我在当时,体会一个当父亲、为人父母的辛劳。女儿都三十岁了,他才有那么一点安慰。

其实父母对我们的担心还会持续,甚至于还担心我们的下一代。在那一刻,我深刻体会父亲对我们这份慈爱。我告诉自己,以后绝对不可以对父母讲一句冲的话。当我们体会到父母的辛劳,自然而然就能提起这一份孝心。

为人子在孝顺父母当中,我们可以从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还有养父母的智慧这四个角度来尽心尽力。

养父母之身代表父母的身体健康,我们要时时懂得去关怀。在古书当中记载,差不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就要把他当小孩一样关怀照顾。老人家在晚年比较容易觉得孤寂、孤独,而身体也比较虚弱下来,所以我们要能够常常体恤父母的身体状况,然后尽这一份孝心,给我们的孩子当好榜样。像在季节交替之际,温度变化特别大,这个时候假如我们没有办法回到家里,就应该打电话问问父母有没有这些御寒的衣服、棉被够不够。这通电话一打,孩子在身旁都能感觉到你处处关怀老人的身体,能感觉到父母的孝心。

养父母之心,就是时时能够关注到父母的心情。比方说常给妈妈打电话,听出来母亲在想念我们,这个时候不等母亲开口,就应该主动回家去看看。

有一个许老师来听中国文化的课程,听了之后她非常欢喜。她说听了三个月,觉得自己和家庭很受益,但不能只有自己家里的人受益,她希望能够回到故乡,把这些德行的教诲、圣贤的智慧,也让故乡的孩子有学习的机会。我们一听很高兴,马上拿了很多《弟子规》、《德育课本》等教材送给她,也把教学经验介绍给她。她教到目前为止已经八个月了。

有一次她的父亲打电话给她说:「女儿啊,你能够找到人生的价值,父亲很高兴,你的行为也让爸爸觉得很光荣。」一个父亲讲出这样的话,代表父亲对她回馈乡里的行为很认同,而且我们相信她的父亲也有利益社会的志向。当子女继父母的志向做回馈社会的事,能真正让父母心生欢喜、心生慰籍。

这位老师在教孩子《弟子规》中「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这句经文之前,她非常用心,先买了一大袋荔枝带回故乡去。回去之后她就开始教导这一句教诲,然后引导孩子说:「我们学『入则孝』,就能理解到父母的辛劳,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侍奉父母。而别人的父母同样也很辛劳,同样对家庭有贡献、对社会有付出,所以任何人的父母都值得我们尊重、孝敬。」

讲完之后,许老师就让这些孩子,拿着荔枝到整个乡里去,送给长辈们。并解释说:「我们学完之后就要马上做到。」就这样,一群孩子在乡里跑得不亦乐乎,每个长辈接到孩子们送来的水果,内心都非常欢喜。整个乡里面,这种敬老爱幼的风气在那一天达到了顶点。

隔天她父亲又打了电话给许老师,告诉她:「乡里面很多的长辈都打电话到家里来,他们说乡里面从来没有一个嫁出去的女儿这么样关心自己的家乡。」父亲在讲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非常地高兴欢喜;女儿听到父亲这么讲,心里也很安慰。

买一件新衣服给父亲可以快乐一下,而女儿的行为让他觉得光荣、感到欣慰,可以欢喜欣慰一辈子。《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即用自己的德行去奉献社会,然后扬名于后世,让所有社会人士感受到某人能够这么有成就地在社会付出,是父母养育教诲的结果,那就是一种大孝显亲的表现。所以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只要你做到大孝,能够由你自己的成就来让社会人士肯定你父母对你的教导,着就在养父母之心、也是养父母之志。

最后我们要提到养父母的智慧。一个人到晚年的时候,纵使有钱也不见得快乐。我们常常看到很多老人家很有钱,但是每天在那边想有一千万、想要二千万,有一千万看看别人一千二百万,他自己又很不舒服,常常都活在患得患失的烦恼当中。

孔夫子曾经提到人生有三戒:「少者戒之在色」,「壮者戒之在斗」,「老者戒之在得」。人老了最忌讳的就是常常患得患失。其实这个「得」翻的比较白话一点就是贪,贪这个、贪那个。别人的孙子又怎么样,我们又没有,常常就在这种情绪当中,很难快乐,很难知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透过一些机会,趁父母心情比较好,开始引导她,这一些执着要懂得放下来,告诉父母钱够花就好。家财万贯每天吃多少?还不就一日三餐;纵使你有很多间房子,躺下去之后还不是夜眠六尺而已。所以人生要知足常乐,让父母的一些贪念能够慢慢放下来。更重要的是要引导父母接受圣贤教诲,让他的心能够安住在圣人的智慧中,他的晚年就会愈走愈清净、愈走愈自在。当父母亲的晚年能如此的话,那我们的孝道就做得更圆满了。

「父慈子孝」,父母要懂得如何用慈爱、用智慧来教导他的下一代,而孩子也要知道常常关怀体贴父母的需要,来尽他的孝道。这样,就能够让父子这一伦发展得非常和谐、非常圆满。

一个人能够人格健全,一生的为人能够顶天立地,除了父母教诲以外,另外还需要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位人物来教导,就是他的老师。所以中国文化最重视的就是孝道跟师道,古代父母亲过世要守丧三年,而老师过世要心丧三年,所以都是要守三年的丧。我们从这一个丧礼当中也能够体会到古代人对于老师的态度非常地恭敬,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母生育、养育我们,给了我们身命;老师用他一生的智慧引导我们,给了我们慧命(智慧的生命)。所以,我们一生都应该记住父母跟老师的恩德,都应该对他们孝敬、奉养。

所以做人应该尽孝道的本分,而这个孝不只是对父母,还有对我们历代的祖先,我们都应该尽这一份孝道。得到老祖宗这么多的智慧恩泽,我们拿什么回报?当然要立身行道把老祖宗的教诲在家庭里面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让家庭的良好家风可以传承,让古圣先圣的智慧思想可以在社会当中传递开来,这是尽华夏子孙之孝。

世间最养福德的,就是孝顺父母和尊敬师长。

怎样对爸妈?——

是强人,强人在外强,不必对父母强,父母不是奸人贼子。

爸妈叫我们,我们要马上应声,不能拖拉。

爸妈叫我们做事,我们要马上去做,不能偷懒。

爸妈教诲我们(尽管他们态度也不好,但我们不能被别人的态度转),认真听。

爸妈责备我们,顺顺的听着,不去恶口斗诤。

我们外出,一定要先告诉爸妈,请示爸妈。

我们做事,一定要先告诉爸妈,请示爸妈。

即使很小很少的东西,不可以私自藏起来——伤了爸妈的心。

爸妈喜欢想要的东西,我们要努力去备好。爸妈不喜欢的,我们要尽量的去掉。

爸妈疼爱我,我孝顺是不难的。爸妈对我不够贴心柔软,我要孝顺,这才是贤。(也是积累大福德)

爸妈有错,我们面色要柔和,声音要柔软。

爸妈有病,我们要昼夜侍奉,不能离床。

爸妈去世,我们要侍奉如同爸妈在世时一样,而且要断酒肉。

怎样对师长——

教导我们的老师,年纪比我们大的人,职位比我们高的上司,对这三种人,我们要毕恭毕敬。

路上遇到了,要先打招呼问候。

师长不说话,我们退一边恭敬等候。

师长叫人,我们要代叫,如果别人没到,我们要马上过去。

师长站着,我们不可以坐下。师长坐了,叫我们做,我们才可以坐。

在师长面前,声音要小声,但是又要能够听得顺畅。

离开师长的时候,要慢行。上前靠近师长的时候,要快一点。

谁是老师——曾经给我们一言半语启发的,都是我们的老师。而且一日为师,终身为师,永远要毕恭毕敬。我们看到任何人,任何先贤,任何学派,哪怕只有一句话,只要给了我们些许的启发教导,我们要永远记得这是我们的老师,永远感激,永远恭敬。

要记住,不是让我们完全折服的才是老师,我们曾经因为谁而学到一点一滴,都要感恩图报,在师长面前永远谦恭。我们有这个对待老师的态度,一切圣贤乃至万物众生都会来启发帮助我们,让我们得到大利益的——一切福禄,一切智慧。

任何时候都要记住:把自己压得低,是真正的尊贵,将来也一定会得到尊贵的果报——压低自己才能像大海一样把自己放在低地势,汇聚百川福德智慧。

---------------------------------------------------------

一道残忍的数学题:

我妈妈22岁生下我,19年以前的19年,妈妈每天都能看到我,

现在我19岁了,已经半年没有回家看妈妈。

而妈妈41岁了。我想,妈妈如果可以活100岁,那么,妈妈还可以活59岁,

那我如果再这样半年回家看她一次,

我这一生,妈妈这一生,

就只有118次机会见面了。

这道数学题的答案,我永远不会敢和妈妈讲的。

如果她知道的话,她会多么伤心啊!她会多么伤心啊!!

每次数学考试前,我总会总祈祷我不要算错,

只有这道题,我希望我是算错的。我希望我是算错的。真的。。

老人独白MP3链接http://www.songtaste.com/song/794097/

还要和父母对立下去吗?

有没有去看看半百的母亲,她现在已经萎缩起皱生斑和老年人一样的腰腹?

去看一眼.

纵然他们十恶不赦,罪大恶极,让他们这辈子享受一天儿女的孝顺供养吧。

其实转变父母没有那么难,几条孝顺关爱的短信就能融化几十年的坚冰。

为什么我们只是对自己喜欢的异性去真诚的付出,不计较它的过恶,有决心要转心爱的人,却不肯用几句软语,几条短信去转自己的父母呢?

如何说话,示范例,和父母交谈,三句就能化解——

举小例子如何转自己粗暴、狭隘、言语刻薄的父母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1762976/

讲究说话的艺术,一般顺着别人的口风说,别人的气势就自然削弱,也肯听你"谏言".如果一开始就反驳,或者发出嗔恨,那么后面就无法谈下去了,对方会一心想着如何反驳你,更嗔恨你.

核心就是四个字:不去对立。

去对立就会给自己加持出对立面。

举个例子--

一个同学问我她嫁了父母不喜欢的人,怎么和父母说话.

父母说:你嫁的那个人如何如何不好

我:呵呵,妈你说得对,我妈的眼力才最好,来尝尝我做的菜味道好不好

父母说:你真是气死我了,你怎么嫁那么个人

我:哇,两位帅哥美女,生气易老,老了就不帅不漂亮了,生气还容易生病,我让你们生气,这是我不对

父母说:你嫁那个人,我跟你断绝关系

我: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恢复两国邦交呢?

父母说:我不要你的礼物,给我拿走

我:好嘛,爸妈不喜欢,那我下次再换爸妈喜欢的来,这么重,让我再背回去....爸妈我最近长瘦了也,感冒刚刚才好.

父母说:你别回这个家了

我:我的家永远欢迎最帅最英明的老爸和最漂亮最贤惠的老妈.

父母说:我要你和他离婚.

我:好,等我回去找一下他的碴,核对一下七出之过把他休了.让我最帅的老爸和最漂亮的老妈不满意,他罪大恶极,我要回去好好教育他

......

注意避开尖锐面,拉着父母的话头旋绕迂回,明暗夸奖顺应父母,"避实就虚".

一般尖锐话头被绕三番,锐气就失尽,后面就软下来了.

像小时候他们哄还是婴儿宝宝的我们一样....

我们那时候听不懂教诲,所以他们不生气,或者假装生气,或者冲我们笑,逗我们笑.

再彻底一点:像对你最喜欢最宝贵的异性一样

人往往能为了自己心爱的恋人宽容低限到泥土里,有决心去转化心爱的异性,却是不肯为自己的父母低一分半分,也不打算去转的.

2011-07-1100:06:06如你所愿(对不起、请原谅、我爱你、谢谢你)

《事事无障碍》这本书里,告诉我们,你恨她,其实就是你爱她。而且是很爱她。不过她不是你头脑中的样子,你觉得没有达到应该高兴满足,所以你不快乐。

如果接受本来的样子,她就是这样的啦,没办法,不管什么样我都爱她……这样去看,也许就解脱了。

有个技巧,你把她看成自己的女儿好了。我们对小孩子,不是看到小孩弄得满身泥土,也只好笑笑摇摇头,照样还是满心关爱地给他换衣服吗?

也许你说,小孩不懂事,所以要无底线爱他。

其实,你妈妈够努力了,她的父母就是这么教她的,她不可能做出她不会的,小时候没有炼成的那些好举止,好习惯,但是她已经做到最好了,这个高度,就是努力的顶点了。虽然没机会摸摸她的头,给她鼓励的笑容,但实际还是可以观想的。

因为这是事实,楼主你自己也可以观察一下,来往的众生,有几个人的心灵是成长到位的?他们剥去成人的面貌,内在其实都是儿童。

按说,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就表示你开始不是儿童了,你的心灵在扩张了,所以恭喜你。我们是同路人。

戒色语录: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